分类目录归档:操作系统

redhat6.5安装gcc编译器

首先挂在安装镜像:
# mount -o loop rhel-server-6.5-x86_64-dvd.iso /mnt

然后按照顺序安装即可:
# cd /mnt/Packages
# rpm -ivh glibc-common-xx.x86_64.rpm
# rpm -ivh kernel-headers-xx.x86_64.rpm
# rpm -ivh libgcc-xx.x86_64.rpm
# rpm -ivh glibc-xx.x86_64.rpm
# rpm -ivh libgomp-xx.x86_64.rpm
rpm -ivh nscd-xx.el6.x86_64.rpm
# rpm -ivh glibc-headers-xx.el6.x86_64.rpm
# rpm -ivh glibc-devel-xx.el6.x86_64.rpm
# rpm -ivh mpfr-xx.el6.x86_64.rpm
# rpm -ivh ppl-xx.el6.x86_64.rpm
# rpm -ivh cloog-ppl-xx.x86_64.rpm
# rpm -ivh cpp-xx.x86_64.rpm
# rpm -ivh gcc-xx.x86_64.rpm
# rpm -ivh libstdc++-xx.x86_64.rpm
# rpm -ivh libstdc++-devel-xx.x86_64.rpm
# rpm -ivh gcc-c++-xx.x86_64.rpm

深信服EDR配置说明

首先,建议采用最新版本测试。

1、EDR测试环境

终端检测响应平台(EDR)是深信服公司提供的一套终端安全解决方案,方案由轻量级的端点安全软件(Agent)和管理平台(MGR)共同组成。

EDR的管理平台支持统一的终端资产管理、终端病毒查杀、终端合规检查,支持微隔离的访问控制策略统一管理,支持对安全事件的一键隔离处置,以及热点事件IOC的全网威胁定位。

端点软件支持防病毒功能、入侵防御功能、防火墙隔离功能、数据信息采集上报、一键处置等。深信服的EDR产品也支持与AC、SIP、AF、SOC、X-central产品的联动协同响应,形成新一代的安全防护体系。

本次我们的测试拓扑如下:

2、EDR配置过程

2.1、服务端配置

本次部署,采用EDR管理平台虚拟机模板直接导入VMWARE中的方式

根据接入终端的数量,对服务器的配置要求也不同,一般终端数在50-500,建议配置4核CPU、4G内存、250G硬盘,终端数在500-2000时,建议配置4核CPU、8G内存、500G硬盘。本次测试采用4核CPU、8G内存、500G硬盘的配置。

导入虚拟机后,将虚拟机网卡接入到相关虚拟交换机下,然后开机,进入系统后,将默认的IP地址10.251.251.251修改为192.168.1.1。

为确保EDR各项功能使用正常,建议管理平台可与以下服务器通信:

(云脑)漏洞补丁相关:https://upd.sangfor.com.cn

(云脑)接入云脑授权:https://auth.sangfor.com.cn

(云脑)云查服务器:https://analysis.sangfor.com.cn

(云脑)云安全计划:https://clt.sangfor.com.cn

(CDN)漏洞补丁、规则、病毒库地址:http://download.sangfor.com.cn

客户端可与管理平台的TCP 443、TCP 8083、TCP 54120通信。

         使用浏览器打开https://192.168.1.1,使用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登录,并修改管理员密码。导入相关测试授权即可。

2.2、客户端配置

在EDR管理平台中,系统管理——终端部署下,下载客户端安装程序。

将EDR客户端安装程序复制到相关终端上,安装程序的文件名不建议修改。

双击安装,安装完成即可。

3、EDR测试效果

3.1、终端资产管理

在EDR管理平台——终端管理,可以看到在线的终端

在终端清点下,可以看到终端的操作系统、安装的应用软件、开放的端口等

3.2、病毒查杀

在威胁检测——终端病毒查杀下,可以配置快速查杀或者全盘查杀

此时在终端上也可以看到EDR客户端开始查杀

等待查杀结束后,可由检测详情:

点击处置即可。

EDR对常驻内存病毒也可查杀,本次测试在个别服务器上就发现有此类病毒

该病毒利用WMI与Powershell方式进行无文件攻击,并常驻内存进行挖矿。

3.3、漏洞扫描

在威胁检测——终端漏洞查补下,可以对终端做漏洞扫描

添加漏洞扫描任务:

扫描完成后,根据策略设置,可以让终端从EDR管理平台或者微软补丁服务器下载补丁(相关设备需可以访问外网)

3.4、基线检查

在威胁检测——终端基线检查下

3.5、微隔离

通过微隔离功能可以对服务器进行防护,只放通必要的业务端口,禁止所有的非必要的端口,提升业务的安全性。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查看到流量隔离状态。

策略配置也非常简单:

3.6、响应中心

本次测试,在响应中心可以看到个别服务器已失陷,且存在蠕虫病毒、木马病毒、暴力破解的威胁事件。

对于暴力破解,在系统日志中也得到验证。

3.7、安全日志

在安全日志下,可以查看到EDR记录的相关日志信息。

Windows 2012R2操作系统安装报错提示插入安装盘的解决办法

现有一台DELL R340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12R2操作系统时,报错信息 插入Windows 安装盘 1。如下图所示:

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是安装光盘、光驱或者U盘启动盘有问题导致,重新刻盘后问题解决。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管理口安装系统。

linux系统常见文件系统ext2、ext3、ext4的区别

ext2,即第二代扩展文件系统,英文是second extended filesystem,是linux系统内核所用的文件系统,用以代替ext,于1993年1月加入linux核心支持之中。

esx2对单一文件大小的支持是2TB,到linux2.6版本时,扩展到32TB。

ext3是第三代扩展文件系统,英文是Third extended filesystem,是一个日志文件系统。发布于2001年11月,从Linux 2.4.15版本内核开始,合并到内核主线中。

这种文件系统的出现主要是解决了以前文件系统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下次开机可能会造成文件系统的资料不一致而去耗时重整修复这个问题。ext3是日志式的文件系统,如遇到断电等情况可通过日志记录直接回溯到被中断的部分,重整工作特别快,几乎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一般恢复ext3文件系统的时间只要数十秒。

ext3的设计目标就是提供对于ext2的高度兼容性,ext2转换成ext3很方便,但也使得ext3缺乏很多新功能新设计。ext3也只支持2TB的文件和32TB的文件系统。ext3支持32000个子目录。

ext4是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英文是Fourth extended filesystem,是一种日志文件系统。

最早出现在2006年11月的linux2.6.19内核中,不过只是试验阶段,在2008年12月25日的linux2.6.28版本,ext4才是稳定版。

ext4支持的最大文件大小是16TB,文件系统最大是1EB即1024TB。ext4理论上支持无限个子目录。

处理DELL R720 windows系统中D盘丢失的问题

有一台DELL R720服务器,用户反应重启后系统中D盘丢失了,并且重启前是否正常也未知。

服务器上安装的是windows 2008操作系统,磁盘管理中只能看到C盘1.6T左右,服务器上共有8块900G硬盘。

服务器上没有告警信息,进入idrac,发现前三块硬盘(0槽、1槽、2槽)做了raid5,系统中就是C盘,后面五块硬盘(3槽-7槽)做了raid0,也就是用户说的丢失了的系统中的D盘,在硬件日志中可以看到4槽硬盘出现过告警,并且4槽硬盘有拔插的记录,询问用户,用户说4槽硬盘曾经出现过告警,当时直接更换了。

根据这些信息,得出其实4槽硬盘故障的时候,raid0的数据已经损坏,只是当时用户未注意。

由于目前raid0已经损坏,现在将raid0删除,重新做成raid5,并在操作系统中做GPT分区,将3T多的空间全部划分到D盘。由于用户之前的数据有备份,恢复数据。

U盘启动盘,启动时报错Failed to load ldlinux.c32的解决办法

最近使用U盘为一台服务器安装linux操作系统,启动时报错,报错信息如下:

Failed to load ldlinux.c32
Boot failed: please change disks and press a key to continue.

对于这个问题,百度上也有好几个答案,比如我这个U盘启动盘是用ultraiso做的,建议使用其他制作工具,比如rufus。

其实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只需要在ultraiso做U盘启动盘,写入方式USB-HDD改为RAW即可。

DELL R720装完REDHAT系统后不能启动的解决办法

现有一台DELL R720服务器,安装redhat操作系统,安装好后重启自检完提示:
Strike F1 to retry boot,F2 for system setup,F11 for boot manager.

根据这个提示,看起来是没有从硬盘启动,按F2进入主板BIOS,发现启动项第一项是阵列卡,这里是没有问题的。

再进入阵列卡BIOS,这台DELL R720服务器阵列卡型号是PERC H710P,在CTRL MGMT页面,有Select boot device,这里就是启动的虚拟磁盘。

发现这里的启动设备并不是redhat操作系统所在的硬盘上,将select boot device修改为操作系统安装所在的虚拟磁盘,保存退出,重启后可正常进入redhat操作系统的界面。

这个问题有其通用性,即时不是DELL R720这个型号,不是安装redhat操作系统,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这个思路排查问题。

REDHAT启动时报错UNEXPECTED INCONSISTENCY的解决办法

现有一台HP DL380 G8服务器,安装redhat7.X系统,更换主板后,发现进不了系统,报错信息如下:

/dev/mapper/vg_xxx-lv_usr:UNEXPECTED INCONSISTENCY;RUN fsck MANUALLY.
/dev/mapper/vg_xxx-lv_var:UNEXPECTED INCONSISTENCY;RUN fsck MANUALLY.

An error occurred during the file system check.
Dropping you to a shell;the system will reboot

对于这个故障,只需要按照提示fsck检查下磁盘相关分区即可。

输入root密码后,fsck -y /dev/mapper/vg_xxx-lv_usr,fsck -y /dev/mapper/vg_xxx-lv_var。

重启,但是出现另一个报错:
Starting system logger:Can’t open or create /var/run/syslogd.pid.
Can’t write pid.

对于这个报错,是因为root用户没有审计日志文件的权限,导致system logger启动失败,输入如下命令:
#chown root.root /var/log/audit/audit.log
#chmod 600 /var/log/audit/audit.log

重启,成功进入系统。

蓝屏0X0000006B的解决方法

现有一台电脑刚装过windows 7 64位操作系统,正常使用两天左右,突然出现蓝屏,蓝屏代码为0X0000006B,PROCESS1_INITIALIZATION_FAILED。

尝试安全模式也会蓝屏,尝试最后一次正确配置仍然蓝屏。

这个问题的起因是Bootcat.cache文件被损坏,或者因为Bootcat.cache文件的大小更改自上次成功启动后,将出现此问题。Bootcat.cache文件位于c:\windows\system32\codeintegrity。

处理起来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找到一台正常的win7电脑,将Bootcat.cache文件复制到有问题的电脑里替换原Bootcat.cache即可,由于出现此问题的电脑安全模式也进不去,所以可通过PE方式进入做替换操作。

网上也有说法是因为安装了补丁包KB3146706导致的此蓝屏,如果是补丁包导致,解决的办法当然是卸载补丁包,不过这个补丁包的确会导致蓝屏,但是蓝屏代码不一定是0X0000006B,也可能是别的,如0X0000004E等。

卸载这个补丁包的办法一般也是通过PE,进入PE系统后,通过dism命令卸载补丁,
32位通过这个命令:
dism /Image:C:\ /Remove-Package /dism /Image:C:\ /Remove-Package /PackageName:Package_for_KB3146706~31bf3856ad364e35~x86~~6.1.1.2
64位通过这个命令:
dism /Image:C:\ /Remove-Package /PackageName:Package_for_KB3146706~31bf3856ad364e35~amd64~~6.1.1.2

其实这个问题微软官网是有标准答案的,看下图:

链接:https://support.microsoft.com/zh-cn/help/981833/stop-error-code-0x0000006b-process1-initialization-failed-error-messag

CMD命令行中英文切换的方法

正常的windows中文版本的操作系统中,cmd命令行下也是中文,比如这样的:

如果要切换成英文,可以在命令行下输入chcp 437变成英文,如下图:

如果想再切换回中文,只需要在命令行下输入chcp 936即可。
chcp是change code page的缩写。

但是有时候系统有问题输入chcp XXX提示Invalid code page,这时候需要修改注册表来修复系统,新建一个文本文档,输入内容: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URRENT_USER\Console\%SystemRoot%_system32_cmd.exe]
“CodePage”=dword:000003a8

保存为reg格式,执行后,再命令行下输入chcp XXX即可正常转换中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