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cache

IBM服务器出现Cache data was lost due to an unexpected power-off or reboot during a write operation的处理办法

现有一台IBM X3650 M3服务器,硬件无告警,开启后出现:

Critical Message
Cache data was lost due to an unexpected power-off or reboot during a write operation,but the adapter has recovered.This could be due to memory problems,bad battery,or you may not have a battery installed.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or ‘C’ to load the configuration utility.
Enter Your Import Here: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阵列卡配备了回写缓存,数据会先写入缓存再写入硬盘,但是因为突然断电、手动强制关机、服务器宕机等等,数据只写入缓存还没写入硬盘,这个时候缓存中的数据可能就丢失了,服务器通电启动后,阵列卡自检发现有未写入的数据就会出现这个报错。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Enter Your Input Here处输入字母a再按回车:

然后会提示Critical Message handing completed.Please exit.

按Y再继续。一般如果不是硬件故障,那么阵列卡RAID状态一般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无法引起系统或者操作系统报错,则需要排查下硬件故障。

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缓存中的数据丢失,所以可以有以下几个办法来降低缓存数据丢失的问题:
1、将回写模式改成直写模式Write Through
2、加装电池
3、为服务器配备UPS

解决浏览器缓存导致不能显示最新页面问题的办法

由于浏览器缓存机制的原因,使得浏览器在访问过页面后,对该页面产生缓存,当再次访问该页面,一般浏览器会直接从缓存读取,而不显示页面的最新内容,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在浏览器的选项中设置,如设置IE的IE选项,常规——浏览历史记录——设置————Internet临时文件,检查存储的页面的较新版本,默认是“自动“,将”自动”改为“每次访问网页时”,即可解决该问题。

这四个选项的作用和意义如下:

每次访问网页时”选项表示浏览器每次访问一个页面时,不管浏览器是否缓存过此页面,都要向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这种设置的优点是实时性很强,肯定能够访问到网页的最新内容,但是如果网页内容很少更新,这种设置的访问效率就比较低了。

每次启动Internet Explorer时”选项表示在浏览器的每次启动运行期间,在第一次访问一个页面时,不管浏览器是否缓存过此页面,都要向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但是在浏览器的本次启动运行期间对该页面的后续访问,浏览器将不再向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而是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内容。这种设置具有较高的访问效率,同时也兼顾了较好的实时性,它可以保证每次启动浏览器后看到的都是最新的网页内容。

自动”选项与“每次启动Internet Explorer时检查”选项的功能相似,只是对图像的访问有所不同,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浏览器发现网页上的图像更新并不频繁,这样,即使浏览器在对某个已缓存的图像执行本次启动运行以来的第一次访问时,它也不一定会向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而是干脆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内容。“自动”选项是浏览器的默认设置,所以,几乎所有人的浏览器都是按照这种方式工作的,这个选项的作用和意义应该成为读者熟悉的重点。

从不”选项表示浏览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访问一个页面时,只要能够在本地找到此页面的缓存信息,浏览器就不会向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而是直接使用缓存的内容。这种设置的优点是访问效率很高,但是如果服务器端的网页内容更新后,浏览器看到的内容很可能是过期的内容。

附:浏览器缓存机制介绍,详见http://www.eumz.com/2015-09/1227.html

浏览器缓存机制介绍

浏览器缓存机制,其实主要就是HTTP协议定义的缓存机制(如: Expires; Cache-control等)。但是也有非HTTP协议定义的缓存机制,如使用HTML Meta 标签,Web开发者可以在HTML页面的<head>节点中加入<meta>标签,代码为:<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该代码的作用是告诉浏览器当前页面不被缓存,每次访问都需要去服务器拉取。使用上很简单,但只有部分浏览器可以支持,而且所有缓存代理服务器都不支持,因为代理不解析HTML内容本身。

Expires是Web服务器响应消息头字段,在响应http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在过期时间前浏览器可以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而无需再次请求。不过Expires 是HTTP 1.0的东西,现在默认浏览器均默认使用HTTP 1.1,所以它的作用基本忽略。

Cache-Control与Expires的作用一致,都是指明当前资源的有效期,控制浏览器是否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还是重新发请求到服务器取数据。只不过Cache-Control的选择更多,设置更细致,如果同时设置的话,其优先级高于Expires。

http协议头Cache-Control
值可以是public、private、no-cache、no- store、no-transform、must-revalidate、proxy-revalidate、max-age
各个消息中的指令含义如下:
Public指示响应可被任何缓存区缓存。
Private指示对于单个用户的整个或部分响应消息,不能被共享缓存处理。这允许服务器仅仅描述当用户的部分响应消息,此响应消息对于其他用户的请求无效。
no-cache指示请求或响应消息不能缓存
no-store用于防止重要的信息被无意的发布。在请求消息中发送将使得请求和响应消息都不使用缓存。
max-age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生存期不大于指定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响应。
min-fresh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响应时间小于当前时间加上指定时间的响应。
max-stale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间的响应消息。如果指定max-stale消息的值,那么客户机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指定值之内的响应消息。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要配合Cache-Control使用。
Last-Modified:标示这个响应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web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If-Modified-Since:当资源过期时(使用Cache-Control标识的max-age),发现资源具有Last-Modified声明,则再次向web服务器请求时带上头 If-Modified-Since,表示请求时间。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Modified-Since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比对。若最后修改时间较新,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写在响应消息包体内),HTTP 200;若最后修改时间较旧,说明资源无新修改,则响应HTTP 304 (无需包体,节省浏览),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

Etag/If-None-Match
Etag/If-None-Match也要配合Cache-Control使用。
Etag:web服务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生成规则由服务器觉得)。Apache中,ETag的值,默认是对文件的索引节(INode),大小(Size)和最后修改时间(MTime)进行Hash后得到的。
If-None-Match:当资源过期时(使用Cache-Control标识的max-age),发现资源具有Etage声明,则再次向web服务器请求时带上头If-None-Match (Etag的值)。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None-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相应校验串进行比对,决定返回200或304。

HTTP1.1中Etag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个Last-Modified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Last-Modified标注的最后修改只能精确到秒级,如果某些文件在1秒钟以内,被修改多次的话,它将不能准确标注文件的修改时间;
如果某些文件会被定期生成,当有时内容并没有任何变化,但Last-Modified却改变了,导致文件没法使用缓存;
有可能存在服务器没有准确获取文件修改时间,或者与代理服务器时间不一致等情形。

Etag是服务器自动生成或者由开发者生成的对应资源在服务器端的唯一标识符,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缓存。Last-Modified与ETag是可以一起使用的,服务器会优先验证ETag,一致的情况下,才会继续比对Last-Modified,最后才决定是否返回304。

浏览器缓存行为还有用户的行为有关,见下图:

用户操作 Expires/Cache-Control Last-Modified/Etag
地址栏回车 有效 有效
页面链接跳转 有效 有效
新开窗口 有效 有效
前进、后退 有效 有效
F5刷新 无效 有效
Ctrl+F5刷新 无效 无效

所以,当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时: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

当浏览器第二次请求时:浏览器第二次请求

 

附:解决浏览器缓存导致不能显示最新页面问题的办法,详见http://www.eumz.com/2015-09/1231.html

Dell R720服务器更换硬盘后重启自检报错,不能进入操作系统的解决办法

现有一台DELL R720服务器,配有六块硬盘,且每块硬盘都做一个独立的raid0,现有一块硬盘故障,更换硬盘后,需要为更换上的硬盘重新配置raid0,重启服务器发现,在自检阵列卡后,出现报错,按任意键进入阵列卡BIOS后,将更换上的硬盘配置raid0时报错表示建立raid失败,重启后再次出现报错信息,无法继续自检并进入操作系统,报错信息如下:

There are offline or missing virtual drives with preserved cache.
Please check the cables and ensure that all drives are present.
Press any key to enter the configuration utility.

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阵列卡的缓存中还存有故障硬盘的缓存信息,且该缓存信息对于新硬盘来说已经无效,所以在更换新硬盘时也需要将阵列卡的缓存信息清除,才可使用新硬盘。

对于这样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进入阵列卡BIOS,在VD Mgmt页面的Perc H710 Adapter上按F2,在出来的菜单中选择Manage Preserved Cache,清除掉阵列卡上的缓存后,即可正常为更换上的硬盘配置raid0。